发布时间:2021-06-12 阅读数:437
韦慧 金娇 白献萍
摘 ?要:国内外现有的土木工程类专业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形式多样。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具有地域性和行业性,据此,该研究分析应用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索,对于指导应用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的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应用研究型大学 ?本科生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TU-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210-02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建立创新型国家、一流本科教育对工程教育均提出了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9月,中央第一次组织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同时,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
众多学科中,土木工程是和各项工程息息相关的专业。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期,一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不断地刷新世界的记录,也带动了土木工程专业不断地深入发展。作为应用研究型大学,其有别于其他综合应用类或者研究类高校,更多强调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1 ?应用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辐射地方、校友优秀、科研先进和特色鲜明是判定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四大核心标准。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师或工程专业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涵盖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及港口工程等,实践性很强,其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各二级专业的特点,以推动知识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实践能力强,具备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工程经济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拥有土木工程师业务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应用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上要理论基础、技能和技术扎实,为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力结构上要重视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基础、技能和技术和职业特色并重,让学生不仅能够从事与专业有关的投融资、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还可胜任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要求。
2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索
(1)学术探讨型课程和创新创业型课程并重发展。
应用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充分利用课堂条件,抓好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的实践锻炼。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遵循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的实践性课程设置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模式,学生未入校学习前先到相关企业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大学后进入理论教学环节,最后进入项目化教学课程环节,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作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更接地气。
同时,要以“差异教育”为突破口,注重因材施教,在高年級时,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定点分类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天赋、潜质、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利用。
(2)与企业建立定制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提供实用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校企合作,面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以订单教育方式与企业零距离接触。高校应派选老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化训练,了解企业的实际所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企业需求人才进行强化教学和训练,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直接为企业生产价值,实现学生学习和企业生产过程零对接。
(3)科教结合,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加大力度开展以科研带动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针对本科生特点设定课题,组织本科生自主开展研究,进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参与发表论文及专利,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和接触面,让学生通过参与接触真实的科研实验过程找准自己对于专业领域的兴趣点,把握自己今后的工作或者研究方向。
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及时转化,及时进课堂、进教材、进教改,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启迪学生的科研思想。
3 ?结语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学教育涉及方方面面,最核心的就是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能够胜任未来发展挑战的人才。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应用研究型大学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潜质,做到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智库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安梅.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我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J].商洛学院学报,2016,30(3):97.
[2] 孙鲁青,王明东.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滨州学院“3+2”对口贯通机械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学刊,2018(24):84-86.
[3] 程勇,刘珍,李良碧.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25-126.
[4] 金娇,肖婷,韦慧,等.依托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18):189,191.
[5] 郝文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教育的理路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82-85.
编辑整理: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hljkxzzs.com